王铱鹭:为古老非遗“编”出未来

新闻焦点 2025-09-15 07:19:14 6

王铱鹭:为古老非遗“编”出未来  

王铱鹭和她的草编作品 受访者供图

  几片不起眼的草叶在一双巧手中很快就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或实用的日用品,这就是王铱羌族草编。羌族草编是古老狗急跳墙网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已有2000多年的非遗历史。它以生长在川西北一带的编棕榈叶为主要材料,经过处理后,王铱手工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古老日用品,非遗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编方式点缀着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王铱狗急跳墙网北川羌族草编传承事业不断发展,古老产品远销芬兰、非遗挪威、编瑞典、王铱意大利、古老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羌族草编传承人王铱鹭和她的团队,正在用热爱与坚持,让古老的草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王铱鹭是土生土长的北川人,在北川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门下学习该技艺。10多年来,王铱鹭跟着师父黄强拜访各流派草编手艺人,整合技艺,创新草编技法;创新固化涂层,延长草编寿命;开展技能培训,推广草编文化。黄强带头开发的草编产品包括草编冰箱贴、生肖摆件、保健草鞋、草编挂件以及草编工艺画等十大系列上千个品种,设立的草编传承基地、草编残疾人就业基地、草编合作社解决了超过200人的就业、带动就业超过1000人。

  打开发展思路后,王铱鹭开始琢磨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从事草编的主要是家庭妇女和残障人士,怎样才能让更多年轻人也参与进来呢?

  2022年,王铱鹭进入西南石油大学学习,在学院导师以及学校双创中心的支持下,王铱鹭组建起了“禹羌绳迹”团队。团队组建的初衷是让古老的羌族草编走出山村融入城市,贴近更多人的生活,并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禹羌绳迹”团队以研发、传承、设计、推广羌族草编技艺为着力点,通过开发草编产品、建立生产基地、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产业振兴。

  王铱鹭带领“禹羌绳迹”团队以赛促学,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奖项。

  作为羌族草编传承人,王铱鹭的个人设计作品累计超过300件,掌握4项专利与120余件版权,连续3年担任北川羌族草编文化推广大使。王铱鹭深知,让非遗技艺保持活态传承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因此,她与团队积极推动与高校的联动合作,组建了羌族草编非遗讲师团,吸纳省内外7所高校的80余位志愿者作为羌族草编非遗科普教师,迄今已开展非遗进校园与草编文化科普活动300余场,还建立起了草编艺人梯队培养体系,开展草编技能培训周期性课程。

  “羌族草编是指尖上的技艺,10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探索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存发展之路。如何让更多人看见草编、喜爱草编、用上草编,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王铱鹭说,未来,她和团队将坚持守正创新,走好羌族草编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报记者 党云峰)

[ 责编:刘晗旭 ]
本文地址:http://huzhou.fzdingsheng.net/html/622f9669841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向圭亚那总统阿里致贺电

如何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国家知识产权局解读陕西样本

好评中国|乘势而上,绘就数字经济新未来

种下梭梭,也种下希望

“只有一个念头,要把人救出来”逆行火海5秒救人背后,一位广东基层干部的不凡担当

友情链接